近日,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帅君的带领下,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系列实践活动。团队创新采用“乡村+学校”双线推进模式,通过差异化服务精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实效,为当地群众与师生送去兼具实用性与针对性的语言帮扶,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乡村推普:接地气的语言帮扶,架起民生沟通桥
实践团13名师生首站深入黄乃亥乡日秀玛村支部委员会,开展“贴民心、解民需”的推普活动。活动现场,队员们与村民、儿童围坐成圈,用方言与普通话对照的方式,生动讲解普通话在就医、购物、务工等日常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大爷,‘青稞’的普通话发音是qīngkē,您试试这样说……”队员们以“拉家常”式交流为切入点,耐心倾听村民在语言表达中的困惑,针对性纠正平翘舌、前后鼻音等发音难点,并围绕“买卖交易”“子女入学”等高频场景,手把手教学实用短句。
活动中,陈帅君创新推出“推普+技能培训”融合模式,结合学校农业学科优势,为村民讲解青稞种植的增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让语言学习与科技帮扶深度结合。2022级聂茂玥同学以“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讲,用鲜活案例阐释“学好普通话,能走更远路”的道理,引发村民强烈共鸣。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听得懂、用得上,既练了嘴皮子,又长了新知识。


校园赋能:双向联动,覆盖师生群体精准服务
(一)教师培训:搭建专业提升平台
实践团转赴黄南州中学,面向当地教师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题培训。团队成员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系统解读考试等级标准、题型分布及评分细则,重点针对“读单音节字词”“朗读短文”“命题说话”等模块,传授“对比发音法”“手势辅助法”等实用技巧——如用手型示意舌位高低,帮助教师直观区分“z/c/s”与“zh/ch/sh”。
培训中,队员们与教师分组结对,通过“示范—模仿—纠错”的互动模式,逐字逐句打磨发音细节。“以前总觉得‘ang’和‘eng’差不多,经你们一讲,终于找到区别了!”参训教师们专注记录、积极跟练,培训结束后仍围着队员们请教教学难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二)学生互动:趣味活动助力语言学习
除面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外,实践团还前往黄南州民族中学,聚焦藏族中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提升,开展针对性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选取高二六班的28名藏族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理论讲解+趣味互动”的形式,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活动伊始,陈帅君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国家语言政策,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普通话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通向更广阔世界的桥梁。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后,2023级学生代表闫宇轩以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普通话的发展历史、语音特点及学习技巧,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方法,鼓励大家“大胆开口、多听多练”。
活动尾声,辅导员李宗泽、李雪、刘青共同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趣味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活动结束后,团队为表现优秀的小组赠送“成语学习卡片”,以激励大家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最后,师生们在操场合影留念,定格这一跨越地域、融合文化的温暖时刻。

长效探索:构建“双线融合”推普新模式,书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此次“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系列实践活动,是经济管理学院践行“语言赋能乡村振兴、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乡村扫盲式推广+校园专业化提升”的双轨模式,既为基层群众打通语言沟通“最后一公里”,又为民族地区师生注入语言学习动力,实现了“从基础普及到质量提升”的全链条帮扶。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完善“推普+”帮扶体系:通过线上课程推送、师生互访交流等形式,深化与黄南州在教育资源共享、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围绕语言文化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开展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实践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校地携手:援青助力育新人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走进当地学校、社区和乡村,通过组织普通话培训课程、开展成语接龙游戏、发放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助力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受到当地群众和教师的热烈欢迎。
活动期间,天津援青指挥部对实践团给予了高度重视与鼎力支持。指挥部总指挥裴治在援青之家亲切接待了团队师生,与大家展开深入交流并致以诚挚慰问,详细询问了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与核心内容。对于学院师生不远千里奔赴民族地区,积极投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责任担当和务实实践精神,总指挥给予了极高评价,并明确指出,此项推广活动对促进民族团结交融、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推进,天津援青指挥部在住宿安排、实践对接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无缝隙的支持,为活动的圆满开展筑牢了坚实后盾。这份有力支持让实践团全体成员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主动投身社会服务与志愿实践,以青春之力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活动结束后,黄南州教育局、黄乃亥日秀玛村村民委员会和保安镇人民政府纷纷向实践团发来感谢信。此次收到的感谢信中提到,实践团的到来为当地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信中还特别赞扬了实践团成员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此次合作不仅为实践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关键保障,更在深化校地合作、拓展社会实践育人平台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均表达了对未来的热切期盼,希望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携手并肩,持续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智慧、凝聚力量。(经济管理学院供稿;编辑:张倩;审校:田健 赵斌)